常青藤实验学校教师课题研究系列
静水流深|心存热望,于寒尽觉春生——常青藤实验学校教师课题研究系列
心存热望,于寒尽觉春生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方式。
回顾过去的2020年,就是一段全校教师自我思考、自我提炼,潜心研究、创新实践的新征程。
高质量省级课题的引领
副校长钱丽华主持的江苏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初中语文高阶思维与能力培育的实践研究》在2020年5月份成功完成了高规格的开题论证,江苏省教研室研究院段承校,苏州市教研室研究员钱建江、南京市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研究室主任袁爱国等专家们在论证活动中给予了课题高度的评价,并且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为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课题组成员均能围绕课题展开论文写作、教学开课、录课等工作,组织了两次苏州市、一次张家港市“课题进课堂”的研讨活动。
2020年10月,蔡苏凌、翟志武两位老师在张家港市第一中学举办的张家港市中学段“课题进课堂”专题研训活动中,分别开设题为《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的家国情怀》的“课题进课堂”公开课。
2020年11月,苏州市初中语文“课题进课堂”主题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主持人钱丽华和课题组核心成员刘娜、何文斌、朱姣四位老师共开设四节“课题进课堂”研讨展示课。
钱丽华老师开设散文深度学习《人间有味是清欢——从<昆明的雨>读起》
刘娜老师开设综合性学习《当互联网遇上语文》
何文斌老师开设名著阅读《品酒读英雄——<水浒传>》
朱姣老师开设写作课《散霞成绮 洗语如练——学习改写》
2020年12月,在苏州市吴江区盛泽二中举办的苏州市初中语文“课题进课堂”主题研讨会中,主持人钱丽华和课题组核心成员蔡苏凌、王芳三位老师共开设三节“课题进课堂”研讨展示课。
钱丽华老师开设公开课《猫》
蔡苏凌老师公开课《皇帝的新装》
王芳老师开设公开课《周亚夫军细柳》
围绕课题,老师们积极撰写论文,或发表或获奖,成果颇丰。
高质量的省级课题的引领可以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老师们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市级“青年教师专项”课题立项的推进
初中部张家港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初中语文创意写作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2020年12月份顺利开题。张家港市语文教研员祝荣泉、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副校长曹国锋、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副校长钱丽华出席论证活动,肯定课题选题具有研究价值,并且提出了很多实施建议。
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展理论学习,论文写作、教学开课、录课等工作,积极进行实践研究。课题主持人吴雯雯老师开设张家港市级公开课《走进小说天地》,录制微课《学写读后感》课题主持人徐敏老师录制微课《学写游记》。
青年教师专项课题是依托于省级课题的产物,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勤思考、多积累,促进专业成长。
市级微型课题顺利结题的落实
微型课题研究扎实认真。在张家港市教科研“千”课题工程中,被批准立项的张家港市微型课题初中部有14个,均成功结题,其中两个优秀通过,6个良好通过,优良比例远超市里平均水平。
钱丽华校长主持,黄燕老师参与的微型课题《初中语文高阶思维与能力评价体系的建构》以常青藤实验学校的语文课为样本,从“教学环节”和“高阶思维层级”两个维度完成评价体系的构建。课题成果丰富多样,优秀结题。
由钱蕾娜老师主持,竺叶子和张燕老师参与的微型课题《基于STEAM教学实践的初中生物深度学习策略的课例研究》荣获2020年张家港市优秀课题。本课题着力与平时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更好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吴冬云老师主持,张艳灵老师参加的微型课题《时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中的实践研究》通过对我校学生的时事关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充分运用时事资源,从而分析时事新闻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成效的影响,最终提升“教”和“学”的效果,良好结题。
由朱姣老师主持,徐敏、吴雯雯老师参与的微型课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升格策略研究》明确了学生在作文具体方面的难处,确定了作文教学的升格指导从三个维度展开:语言、结构布局、立意。
由王苑老师主持,陈勉老师参加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对本土资源运用的课例研究》从概念、意义、课堂实例探究等方面解析张家港本土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际运用,开发更具有时代性、生活性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良好结题。
由曹德亮老师主持,肖浩锋、严献娟老师参加的微型课题《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题解析及归纳》研究电学综合题并剖析成连图,分门别类地分析思路、解析方法、归纳总结,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由耿再荣老师主持,苏燕、顾红艳老师参与的微型课题《二次作文的语言美化指导》致力研究相对成熟的二次作文的语言美化指导策略,并通过考试验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杨雯老师主持,陈沈逸、柳军军、蔡雷红老师参与的微型课题《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初中地理教学案例研究》致力研究从概念理解、课堂教学实施案例等有效策略方面整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此外,还有数学组邹婉清老师主持的《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反馈的有效设计策略》、化学组任春华老师主持的课题《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化学概念的研究》、体育中心王开东老师主持的《开展校园“三大球”联赛,提高体育中考成绩的研究》、体育中心闵凡生老师主持的《大课间阴雨天学生室内活动的实践研究》、艺术中心孙洋老师主持的《探寻地方非遗 传承传统工艺》、信息中心孙树森老师主持的《引用STEAM理念拓展arduino机器人教学》等6个课题本年度顺利结题。
“微型课题”的研究更贴近一线老师的教学工作,也为课题研究初期的老师打开了一扇研究之窗,14个课题几乎覆盖了所有学科,以点带面,带动了一大批老师加入到教科研的队伍中。
心存热望,于寒尽觉春生
从事课题研究,每一年都有特定的方向和目标,不断努力,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才能抵达更远的远方。时光已走过“大寒”,只要心存热望,于寒尽觉春生,新的目标就是开启新的征程,学习、思考、研究,我们始终在路上!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