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
站群导航

教育主站

小学

中学

幼儿园

职业学校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资讯>校园新闻>详细内容

校园新闻

微校园 | 和煦冬阳暖 教研意韵浓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02 09:10:46 浏览次数: 【字体:

1128,伴着初冬的暖阳,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英语研训员张萍老师以及全市各校百余英语骨干教师欢聚常青藤,赴一场智慧碰撞、学术交流的冬日温暖“约会”。

 437f92ec0db34f1faa56bae70cbc2aa2.jpg

这场“约会”源于张家港市初三英语教学研训活动,我校朱约娜、王学良、耿再荣三位老师以及来自外国语学校的丁文瑶老师、妙桥中学的荣艳君老师、塘市初中的顾哲宇老师,分别开设了信息还原、写作和阅读三种课型的展示课。

 885dd4eec4b84b8a950b34035e75807e.jpg

6位骨干教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课堂为主阵地,激情满满,层层递进,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实现一次又一次智慧碰撞和思维交流。展示课后,6位名师结合课例从多角度对课堂进行点评,引领同行提升对英语优课的理解。

(朱约娜老师展示课)

常青藤实验学校副校长赵敏点评:

朱老师呈现的是阅读理解之信息还原课。教态亲切优雅,课堂淡定从容,风格清新是朱老师的常态。她课前精心地准备,课上精准地分析,循循善诱地引导,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学。课堂实效性强,切入角度新颖,很清楚地展现了对话式信息还原和语篇式信息还原的不同之处:语篇式信息还原首先是个语篇,要从整篇文章的大意和段落大意、语篇结构切入。这一切入点让人眼前一亮,给听课的学生和老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丁文瑶老师展示课)

外国语学校朱益春老师点评:

丁老师的作文讲评课,选材是2019年苏州中考作文。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基于学生错误出发,帮助学生优化表达方式和提升内容思想。整节课思路清晰,学生表现也很精彩,这篇文章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常青藤的学生都非常的优秀,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如何从四档作文升级为五档作文。张老师指导同学和在场的老师们,“好的作文要不仅要做到语言用词精准;表达方式要地道优美简练,更重要的是要有思想性,要言之有物”。

(荣艳君老师展示课)

暨阳湖实验学校张玉琴老师点评:

荣艳君老师上的是一篇阅读文章。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Felix从高空极限跳伞的事。荣老师的课流畅、灵动,学生参与度高,课堂目标达成效果好。这节课培养了学生整篇阅读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查读和精读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同时,荣老师还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并帮助学生进行难句的分析,最终学生生动表达,对推动英语教学改革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顾哲宇老师展示课)

市六中龚娴老师点评:

顾老师呈现了一节阅读理解之信息还原课。“七选五”与阅读理解相比,更注重对语篇整体意义、逻辑关系和内在连贯等综合阅读能力的把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做题之前的准备工作分成两块: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结构,通读7个选项、找出关键词及句子所隐含的信息。由于选的三篇文章结构很清晰,这种类型的文章解题方法有三个方面:抓文章结构、抓逻辑、抓关键词。顾老师的课思路清晰,方法科学,可以说学生和听课老师都收获满满。

(王学良老师展示课)

常青藤实验学校李志红老师点评:

王老师上的是一节中考作文指导课,选取的材料是2019年苏州市中考作文题。王老师的作文指导从四个方面切入:流畅性、准确性、地道性以及思想性。同时,王老师还引导学生关注审题思维的培养,辨别自己所写的是mistake还是problem,一定要紧扣要点进行铺展。他特别注重思想性的引导,鼓励学生要写出一些不同的东西,要做一些深入的思考。通过这节课,学生在审题方面、表达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耿再荣老师展示课)

常青藤实验学校张秀萍老师点评:

耿老师上的是一节阅读课,选材于扬州市19年中考的D篇阅读理解,这份阅读材料难度较大。耿老师给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真正阅读,真正思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耿老师循循善诱,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顺利给出正确答案;学生由感觉文章难、句子长到主动积极参与、理解。文章的细节处理,问题设置巧妙且思维含量高,环环相扣,过渡自然。重视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力,还注重语篇的知识性和赏析性。

最后,研训员张萍老师就“面向中考的英语课堂教学”的问题,从四个方面高瞻远瞩、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研究中考命题导向,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升阅读教学效能,系统安排写作教学。

现场老师认真聆听、执笔记录,不错过任何一点重要信息。

本次活动,以课题为载体有目标的定位,有教学理念的坚持,有坚实行动的落实,更有评课火花的碰撞,是一次有实效的活动,必将带给我校初三英语教学新启发、新思考。

和煦冬阳暖 教研意韵浓

期待再一次的温暖“约会”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