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活动
如果把教学工作比作种田的话,
教研的意义在于如何种地,
涉及选种、施肥、浇水等具体的劳动过程。
科研的价值在于研究优化种地的方法,
研究如何改良品种,如何提高肥效,如何高产等规律。
教研促科研,科研带教研,
青藤人努力着……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和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必由之路。
4月24日上午,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艺术研训员张红老师来校调研。张老师对音乐课《无锡景》和美术课《重复的魔力》两节课进行了点评,给艺术组的全体老师进行了一次既生动又有深度的艺术教学培训。张红老师说,身为艺术老师要明确职责,爱岗敬业,要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不断的自我提升,与时俱进。美育是心灵的教育,可以对人格、心灵塑造产生影响,要把学生一生的发展作为目标,让学生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培训结束,全体艺术组老师们受益匪浅,为接下来的艺术教育点亮明灯。
5月11号上午,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英语研训员张萍老师对我校初三英语教学进行了调研。她分别听取了朱约娜和苏燕两位老师的随堂课。听课结束后,与初三英语备课组一起进行了深入的评课交流。张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从课堂设计,课堂评价等方面给予了专业性的建议和细致入微的指导。同时也对初三英语中考复习的提供了详细的指导,解决了老师们中考复习阶段教学中的一些困惑。通过张老师的指导、解答,初三英语老师对最后阶段英语中考总复习的教学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准确的把握。
5月12日下午,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语文研训员祝荣泉老师莅临我校调研,与我校初中部语文教研组交流共进。祝老师分别听取了吴雯雯和张芳老师的两堂公开课。课后,祝老师参加了初中语文教研组的教研沙龙。自由评课结束后,祝老师特别强调了教学的基调,故事化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要求老师们在课堂上放大评价与评比,“如果没有评价,没有评比,课堂上就没有真正的碰撞。好的东西肯定要反复强调,反复刺激,才能物化巩固成学生不宜忘记的学习成果。”
教研是对教学工作的研究,是对学科教学中具体的教学现象和实践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科研则是以教育理论为武器,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并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取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5月19日下午,在副校长钱丽华主持下,学校微型课题中期报告会在国际部会议室如期举行,报告会特邀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科员丁洋老师亲自“把脉”。
此次微型课题是2019年下半年开题的市级微课题,初中部多学科共15个微型课题的主持人从课题研究进度、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的主要进程、下一步的研究打算、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汇报。
序号 汇报人 课题名称
1. 黄燕 《初中语文学科高阶思维与能力评价体系的建构》
2. 朱姣 《初中语文作文升格研究》
3. 邹婉清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反馈的实践研究》
4. 徐丽群 《初中英语文化教学渗透初探》
5. 顾红艳 《二次作文的语言美化指导》
6. 曹德亮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题解析及归纳》
7. 任春华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化学概念的研究》
8. 吴冬云 《时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中的实践研究》
9. 王苑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对张家港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10. 杨雯 《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11. 王开东 《开展校园三大球联赛,提高体育中考成绩的研究》
12. 闵凡生 《大课间阴雨天学生室内活动的实践研究》
13. 孙洋 《探寻地方非遗 传承传统工艺》
14. 钱蕾娜 《基于研究与实践的初中生物深度学习策略》
15. 孙树森 《引用STEAM理念拓展arduino机器人教学》
汇报结束后,丁洋老师开出“良方”。她强调学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思考的三个问题:如何理解教师的根本责任?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业目标,又应该如何指导学科教师教学?如何培养那些真正有兴趣,有实力终身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苗子”?她希望通过过程性管理把“范研究”变为“专研究”,变“无序”为“有序”。
“取法乎上得乎中”,不满足于教研现状,重视科研工作,从教研走向科研,让教研科研有机融合,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向教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益,既立足实践,又研究方法规律,实现教研活动科研化,这就是青藤人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之路。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