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资讯>校园新闻> 详细内容

国际部录取世界名校学生特写辑——吴逸恒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4-29 07:50:38 浏览次数: 【字体:

回望在常青藤国际部的三年,有趣也总有盼。虽然有时是苦中作乐,有时是在盼望中磨砺自身或是焦躁等待,但结果总算没有辜负心中的热爱。

976845fb8f7a476bbe5dac05d7b05016.png

我是吴逸恒

我来自常青藤国际部

464d5f******24680ba66c9ee0e28262b.png


一直在成长的申请季

吴爽老师找到我约稿时希望我讲一些不一样的东西,那么我便想与大家分享我整个申请季中准备、抉择、等待再到收获的心路历程。


选专业那点事


相比于其他同学来说,我的专业选择或许只是稍稍纠结了一下,便有了最终的答案。

 

在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类专业时,排除法是个很好的选择——从初中开始数学便是我的老大难,仔细思考了一下自己将来是否愿意做个成天与数字打交道的人,但我瞬间浑身上下打了个寒颤,身体告诉我这不是个明智的选择。知道自己学理科永远慢那么半拍,就开始思索文科有什么适合我的专业,想来想去又觉得自己静不下心来成日阅读文献,至此纯文科纯理科都被我划出了选择的列表。作为一个活动爱好者,我曾以为社科会与我很合得来,但在我研究完社科类的课程之后,却总觉得这不是我想学的,没有合上眼缘。文科理科社科这么一排除,似乎也只能在商科里选了,大概研究完商科的所有专业,一下和工商管理看对了眼。别人说它啥也学不精,我却特别稀罕它涉猎范围广。回想我从活动参与者转变到活动组织者的经历,管理是我实践经验最为丰富,而管理不当却也是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是我有了基础也仍需要一个系统学习机会的科目。综上,我成为了商科这个大热门的申请者之一。

c83536deeb7b4886b2521db63b234ec1.png


择校那点事

香港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UCL作为我的两大女神校,在填申请学校时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而英国五个申请校中剩下四个的选择原因,在申请季结束之后回想起来也是颇为有趣。

 

高二结束后的暑假我去英国进行了一次访校,把管理学的热门学校从爱丁堡到伦敦全部到了个便,也找机会与各个校内商学专业的学生或是老师进行了沟通。实地考察相比于网络上的信息,心中对于学校地理位置及人文气息也更为有数。我是个喜闹不喜静喜欢扎堆玩不喜欢独处的人,在村里的学校一向不是我的首选,伦敦国王学院KCL便因为其身处伦敦的绝佳地理位置进入了我的选校列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作为商科类学生心中的白月光,即使知晓它的录取率极低,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万一梦想就变成了现实呢。曼彻斯特大学这个老派商科名校和它地处大城市的地理位置,也进入了我的选校列表。五个机会用掉了四个,最后一个选校对照着专业排名选择了2019年管理学科第一的圣安德鲁斯,也就是威廉凯特的母校。


总共六所申请学校,每一所的选择都做到了有它待在我选校列表里的理由。

2b171d8e20924d0990f621df8ff63ef8.png


文书那点事

Personal Statement作为英联邦申请中与标化成绩拥有相同重要地位的依据,从高二的全球统考结束,我的升学指导老师便叮嘱我需要利用暑假的时间开始好好构思文章主体。征程开始前的理想总是很丰满的,想着不过四千个字符大概不到六百个单词,应该比起平时写的essay难不到哪去。直到我建完了一个新的Word文档后,突然无处下笔,就好像以前做数学压轴题只会写个“解”一样,对于首段如何抓住admission officer的眼球、主体段落怎样称述对专业的热爱和理解以及我自己与专业的契合度这些内容完全摸不着头脑。带着满头雾水和老师进行了第一次文书准备的面谈交流,我们一同理出了一条在活动中对于“管理”这个概念逐渐加深理解的时间线。这条逻辑线像是拨开云雾般给我的PS主体打下了基础,但其中仍然缺少更具专业性的思考。老师让我不要着急,趁着暑假的时间先写出底稿,在阅读专业相关书籍和暑期参加的活动中总结出更有深度的内容。

8823ba811c8d4879b03f3703471c76bc.png


非常幸运的,我暑期参加了哈佛HCAUSCR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是中国中学生活动中规模最为宏大的之一。在活动过程中我特意留心观察了这样大规模的活动是如何组织与安排,总结出它的管理结构非常的缜密,环环相扣才能保证每个部门都最大可能规避了出错的可能。这样的机会让我进一步反思了自己组织学生活动时出现的差错和管理结构上的漏洞,这些心得体验都被我写进了文书之中。

db6c7d1589fb46048a0feed00a8f87c0.png

3269f6f4bbb34c9493ca42b95fb8ebe8.png


高三开学之后进入正式的申请季,在别人还在思考文书主体时,我以很高的效率和老师一同完成了文书的多轮修改与最终版本的敲定。

47847c60e1184dfc8cf2ce6db9c59287.png


剩下的只有等待

对于自己的反思与成长并没有在提交完申请之后结束,在漫长的等待之中心态的不断变化着实帮助我更好的学会掌握自己的情绪。

 

在交完申请的一个月内,曼大和圣安德鲁斯相继发来了offer,在短暂的喜悦后情绪又进入了漫长等待的焦躁中。从朋友圈看到LSE开始营业后,每周四周五都养成了半夜起床看邮箱的习惯,怕它不来,又怕它乱来。那种奇妙的心态从十一月持续到了被拒的二月份,有过期待也想着早被拒早了结。在等待的过程中加入了国内同专业的申请群,认识到了一群优秀的人和他们有趣的灵魂。收到LSE拒信的那天心中第一个念头就是“它终于来了,它还是来了”,在深刻认识到我与别的申请者之间的差距后,相比于不甘,释怀的感情还是更强烈些。三月份接着又来了KCL的拒信,拒的毫无征兆也没给我理由,申请季心态最崩坏的时期便从此开始,总觉得自己的伦敦三校申请要以团灭告终了,会不断的想“如果怎样怎样,现在的结果会不会不同”。但结果现在已经摆在眼前,UCL在新学期开学的那一天给我发了offer,等待的过程有多无力,在收到结果时就有多惊喜。从11月1日提交UCAS申请到4月7日收到UCL的offer,英国的申请正式落下了帷幕。

be105b0f60a94f319ac2492d435c6b90.png


相比于英国的申请,香港大学的申请没有这般曲折,这一届商学院的第一批录取出的格外早,在毫无准备的寒假的早上收到张老师发来的offer和祝贺,整个人处在一种极不真实的状态中。而第二封社科的offer像是掐准了时间似的,在我成年那天的零点过后准时更新了申请状态,给了我一份最为特殊的成年礼。

 

写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机会去好好回顾了自己的整个申请季,用一句话来形容这段成长经历——你远没有那么好,但你也没有那么糟,要在最好的年华,做更好的自己。

08f8250a867a42f7be881b01d0ad95eb.png


cd7e766ed55e4430b6e632ba5dfd95e1.png


一抹白月光,一颗朱砂痣


UCL和HKU是我申请开始前便立在心中的女神校,如果说HKU是在国际部初识的那抹温柔的白月光,那么UCL就是后来爱在心尖上的那颗朱砂痣。


和白月光的故事

在上周同宜校网老师的采访中,他告诉我:“你和大部分学生不一样啊,你是初三结束才准备上的国际部。” 的确,在初中阶段直到校内普高的提前录取考试结束,我才开始真正接触到国际部而后有了上国际部的决定。我至今还记得高一第一学期作为年级代表发言时,我自己写了“我上国际部的原因就是觉得这是一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地方”,当时顾校长总结会议时还重复了这句话并对此表示了肯定。

 

和同届的很多同学一样,上常青藤国际部便是把香港大学作为目标,我很高兴三年后的自己没有丢了初心。高二暑假参加了香港大学的夏校,从前只觉得她冷艳高傲,但真正有了一段时间的亲密接触,才让我发现了它的亲切可人。每天早上坐一站地铁到香港大学站,来得及便去食堂排队买早饭,来不及便在地铁站的便利店买三明治和牛奶。从地铁站走出再换手扶梯,图书馆旁边的星巴克一大早就坐满了人,一人一台电脑敲敲打打或者摊开书阅读。夏校体验到的港大课堂让人对未来在这里的学习生活有了无限的憧憬。下课到楼下卖饮料的机器那用八达通“滴”一下,就有了一罐很冰很冰的饮料,在七月的港大,仰头灌下去着实痛快。

 

每天结束一天的课程后,在教室外的自习区开完小组会议再做做准备工作,和好友抓起书包直奔地铁站,趁着饭点高峰前去拔草香港的各大网红美食,再相约旺角的专辑店收别处买不到的旧专辑,逛累了就买份街边小吃补充体力,直到尽兴才坐上地铁回宿舍完成当日的作业。或许真正的大学生活并没有这样多的消遣时间,但港大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充分证明了港大学子课外娱乐的丰富性。

 

能将港大这个原本可望而不可及,一直放在心上的白月光成功拿下,可谓青藤这三年完成了我最初的梦想。

17f3d7464ff1408b965cae63b4c954cb.png


与朱砂痣的故事


了解到UCL这个宝藏学校是偶尔间看到了一篇关于UCL的微信推文,全篇通读之后我就知道,它符合我对大学的所有幻想。UCL最吸引我的便是它Work Hard&Play Hard的氛围,学术与娱乐共存一直是我觉得的大学最大加分项。如果要给UCL贴上一个标签,那么“自由”一定是最佳选择。这里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可以去探索去学习各种其他不同的领域的东西,更能感受到英国大学难有的开发和自由的氛围。我相信这样一个学校能让我在这里遇到完全不同的人,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

 

UCL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商学院,它与管理专业相关的学科也都是跨领域的专业而不是传统的管理学,几个专业比较下来,我选择了Management Science管理科学。看完它的专业介绍,这样一个有趣又有用的专业牢牢抓住了我的眼球——“该专业学制为三年,第一年和第二年将学习包括与日常业务运营相关的核心模块,战略、营销、会计和财务。这将以基础数学、定量方法、系统设计和分析以及行为科学的基本模块为基础。第三年,将继续学习专业知识,也可以选择特定领域(例如业务分析,创业,金融工程),根据兴趣选择特定的课程。课程提供严格的管理科学培训,重点关注管理实践的定量技能和相关专业技能。该课程强调解决跨职能问题。它将培养学生了解复杂业务的挑战 、风险以及不确定性等问题。它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强大的定量和分析技能的机会,深入了解公司的运作方式,以及学生在以后成功的职业生涯所需的关键技能的打下基础。”

 

作为UCL少有的需要写小文书的专业,收到文书题目的第一天我就感受到了这个专业对于学生的数据分析、高新技术的背景知识、逻辑思维和个人人格魅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在申请前我并没有意识到科技对于这个专业的重要性,而在平时我对于高科技的了解也并不算多,所以在写小文书关于近期科技的分析题是遇到了不小的障碍,短短一周的时间我对于市场上使用新型技术作为核心发展项目的企业有了一个深层次的认知。小文书还有一道题是让我夸夸这个专业,或许大学是用这样的方式让申请者们去更好的研究自己申请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专业,但我知道在我查阅了大量的专业信息后我是愈发喜爱这个给学生培养自己多方面能力的专业了。UCL的校园氛围与Management Science专业魅力的相互碰撞,使得UCL成为了我爱的那颗朱砂痣,在我的心头热烈而浓重。

197211db39524421bb8dce54c7d011f4.png


阳光初现,遇见青藤下的人们


我的社科类活动经验非常的丰富,也和大家分享过了好几次我的所感所想,但让我收获和成长最多的还是在常青藤这个大家庭中认识的每一位可爱的人们,所以剩下的篇幅我想写写我在青藤下遇见的人们。

261b69e9454340cd9c488a2bdbfa0673.png


宋宁老师从军训开始就做了我三年的班主任,我作为一个数学困难生,而他又是我的数学老师,在我数学学的焦头烂额的时候告诉我问题不大,数学跟着他好好学肯定能行的。全球统考两个月前我还在及格线边缘苦苦挣扎,而后来Alevel数学这个A*就可以说是他帮我活生生抢回来的,这个A*给了我申请季一个起码的底气也减轻了我高三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压力;卢艺宁老师教了我三年化学,从高一开始她就和班级里的同学们打成了一片,这样亦师亦友的关系让我们班的课堂一直保持着高效又不失幽默的课堂氛围,成功的让我消除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化学这门理科的抗拒心理;吴爽老师的物理课以进展神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己看书看的头昏脑胀的内容被他一拆分再系统地组合就奇迹般的理解了,他真的是一位该严肃讲知识点就严肃,该和我们唠唠有趣的物理小故事时又很诙谐,是一位有着反转魅力的物理老师。

cfa91039e8f74855a******584154cf04.png

de1714c76ab54f0ca8f72b056c180543.png


除了一群超棒的老师们,我也在常青藤遇到了一群超棒的同学。高中来到一所新学校因为他们而完美度过了适应期,三年的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中,结识的朋友们个顶个的play well & study well。有这样一群可以一起并排刷雅思刷卷子,一起讨论人生理想和生活所爱,一起做攻略每个假期一起休学旅行,能分享互相对于歌坛回归艺人最新曲的评价,放假在家还能一起线上开黑的同学们,就给了我一种每当阳光初现,大家都必将安然无恙的幸福感。

9192ee63cd654746a8e88edeea7e1dfe.png


4cb92dc88d424e02b26729aacf2fd14b.png

db66c168b74f43cfa613e2386d0cab73.png

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大(HKU)”,是中国香港的一所国际化公立研究型大学,通常被认为是亚洲最具名望的大学之一,有亚洲“常春藤”之称,其前身为香港西医书院,国父孙中山先生是其首届学生。在2019年公布的QS学科排名中, 香港大学有10门学科位列世界前二十。

香港大学的本科教育以"全人教育"为理念,以培养“未来领袖”为目标,希望同学成为“世界公民”,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港大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十三年近100%。作为一所世界级的研究型综合大学,港大致力于从事卓越科研。2018年,香港大学共有114名教授获科睿唯安(前称汤森路透)评为世界首1%顶级科学家,其中15名教授更获选「最广获徵引研究人员」,彰显其在各自学术研究领域的影响力。港大共16名教授先后获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受教资会资助院校之冠。


4c11bcb40b1b4cf49e0aa5f553782fbb.png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简称UCL,建校于1826年,是一所誉满全球的世界顶尖名校。它是伦敦大学联盟(University of London,简称UOL)的创校学院,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称"G5超级精英大学"。时至今日,曾就读、任职于伦敦大学学院(UCL)的校友中,共有3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3位菲尔兹奖获得者,此外还不乏科学、政治以及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名人。其中包括 "光纤之父"高锟,"电话通讯之父"亚历山大·贝尔,DNA发现者"生物分子学之父"弗朗西斯·克里克,"建筑电讯派"核心彼得·库克,人工智能AlphaGo的创建者戴密斯·哈萨比斯与大卫·席尔瓦,文学大师泰戈尔, 印度国父圣雄甘地和伊藤博文等。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