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资讯>校园新闻> 详细内容

“阅”见初心,共向未来——常青藤“青藤夜话”之读书沙龙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05 17:35:20 浏览次数: 【字体:

f1912af0f31b4c06bd10443ca543efe9.png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是永远不能有真正的教育。 ——朱永新

“阅”见初心,共向未来。在十月份的“青藤夜话”青年教师成长沙龙上,校长葛亚宝赠予青年教师《走向实证》一书,寄语青年教师用读书丰盈自己的教育人生。阅读是投入最小的学习,一个书香浸润的教师团队将会是教育主阵地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近日,我校举行了“青藤夜话”之读书沙龙活动,青年教师在师父们的指导下,围绕《走向实证》一书的不同章节畅谈收获与感悟。

 

小学部

今天我学习了《走向实证》这本书的,感受很大。对经验价值的判断需要一点视野,需要发现经验的独特性、含金量。这对教师来说有点难,难就难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校发展“事在人为”,主要靠领导班子的服务,以营造令师生“舒心”的氛围,以树立一线教师数业奉献的精神。在引领中,使全校教职工自重形成“我要进取和发展”的动力。教育教学,形成“合力”。在实践中提高教师“协同作战”和“单打独斗”相融合的教育教学业务素质。

用“第三只眼睛”提炼经验的价值,丁老师总结的六条经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丁老师的经验印证了班主任工作的教育规律。这样的总结才有价值。经验总结也需要起到引领时代发展的作用,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即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三、教改经验的“他视角”提炼。经验带有个别性,但是个别性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普遍性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经验总结法可以成为教师的研究方法。

——小学部 殷丽彬

47702fb921e84cacb610a1b896de5c92.png

我学习了《走向实证》这本书的第二单元一方法有依循后,感受很大,这将是不断鞭策我进步的动力。我逐渐认识到现在的教育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总之,通过学习,我觉得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对我来说任重而道远,我将把参加每次教育科研培训当做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阅读学习如果不写读后感,可能还停留在浅表层次,一旦撰写读后感,就需要深入思考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撰写读后感有助于教育观念的转变、理论视觉的建立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好的读后感就是需要把“自我”植入文章,用教育故事来论证观点,这样才能得到启发,将阅读到的理论理清晰、学透彻,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更进一步。

——小学部 张秋怡

0e5b73865d894ae7a490f3c563d5ca65.png

今年我读了《走向实证》,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如何做学生的课后调查。文中举例了芮火才校长的微型课后调查《学生眼中的窦桂梅老师》 ( 节选),芮火才校长认为课堂的一切活动都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评课的主体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他特意发放了问卷调查: 你认为老师上的课怎么样 ? (分好、较好、一般和较差,并给出相应的理由 ),这个问题的设计,完全从学生的视角来审视课堂教学。芮校长筛选了学生代表性的意见,结合自己“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进行总结,让老师们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评课不能缺少学生的声音,认识到学生评价课堂教学的可行性,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又提供了一条可操作的途径。它有助于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感受,逼近教育真相发现原来没有发现的问题、经验。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从模仿起步,进而走向熟练化。对调查结果的分析需要教师花费时间、精力,尤其需要找到理论视角来剖析事实,这样才能提高问卷调查的水平。

——小学部 赵家乐


初中部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拥有“课堂”这个最好的研究环境,我能够从课堂中发现研究问题,也能够将研究结果运用于真实教学情境。

近来有幸拜读了黄建初老师的《走向实证》一书,实觉受益匪浅。《走向实证》就教师为什么要展开科研,以及如何开展教学科研展开讨论。按照科学研究的步骤撰写章节,可以说本书将会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我自己开展课题研究的“引路人”。初读本书帮助我建立了实证研究的基本框架,让我有信心有底气去开展研究,我想在研究开展起来后,我也会时常翻开此书,将作者的科研思路与自己着手进行的课题对照学习,将各个部分根植于真实教学情境。

科学研究不应该只处于“真空”中,应该尽可能“接地气”。并且要做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坚持问题始于课堂并解决于课堂。

——初中部 张诗艺

114f******8464d2784cd88ffef3336e3.png

《走向实证: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引领我们去思考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做教育实证研究?教师研究在实证什么?用什么进行研究实证?一个善于研究的教师一定是对自己的教育生活质量十分在意的教师,一定是十分善于观察自己现有生活状态的教师,一定是十分渴望理想生活的教师。

对现有教学生活进行考察,我们总会发现教学生活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追求理想教学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又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影响了教学生活的质量,为了改善现状,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这些问题就是我们的研究课题。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教师要抓住教育细节。这些实例是鲜活的,很多日常是很有趣的,却又常常被我们所忽略掉。应注意记录日常,记录我们的教育生活与细节,同时要有方向感、目标感。常态化防疫之下,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非常不易,这时候更需要我们有一种快乐阳光的心态。稻盛和夫说:“困难和挫折后来都变为成功的基础,当初认为痛苦的事情后来都给我带来了好结果。”走向实证,必须要广泛占有一手资料,这需要记录好我们的日常生活,这就是最真实的实证。

——初中部 谢甜甜

 46c30d7309ef4b09b1cfb1b06748c85a.png

作为一名青年老师,我一直很困惑于——如何做好课堂的观察?而《走向实证》这本书通过分析归纳与思考,提供了很多课堂案例和教学实例,虽是一本教育我们老师如何教科研的指导书,但让我在课堂观察方面也收获颇丰。

书中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讲述了教师课堂观察可以由易到难,从关注一个学生到逐步学会借用理论视角来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最后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让我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了新的方向,对于如何研究学生的学有了新的感悟和改变,争取早日让课堂观察成为我做教学研究的有效方法。

——初中部 朱俊凡

 

高中部

 

在教学中设计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书中提出教师一定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思维的发展状况,适时创设能够促进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

一、在教学中激活数学思维,形成数学技能书中指出,核心素养中“数学思维品质”是最重要的。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准备、新知和练习阶段分别进行激活、开放和深度加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数学技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发展,培养深度学习能力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发展,注重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深度学习能力。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应不断积累有效组合的经验,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在所有的课堂教学资源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关键的,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是使这两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中心环节,也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更深层次的突破口。 

构建“学的课堂”,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引导、指正。一本书的字数是有限的,但是给予我们的思考确是无限的,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我还需要走的路还很长。教学相长,我相信,只要秉持初心,一定会方得始终。

——高中部 张悦

820fb5e4ab74470e934c048560133322.png

之前虽也曾读过类似的教育书籍,但没有像这本书一样引起我诸多的思考,书中每一条建议都是独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它引发了我对教育工作及许多细节的思考。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我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这本书还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

感谢这次阅读给了我新的视野和体会。

——高中部 陈冰

58450c2cfb3741e3ad5b6466176b9c97.png

最近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细细地品读此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我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而此书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他以往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李希贵教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学校里充满民主、平等,让教师、学生在学校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教师的观点鼓掌。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当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可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教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我的教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我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高中部 时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